政讯通中心

欢迎加入乡村资讯网!

聚焦农产品供给 全力守护人民“饭碗”安全

时间:2022-02-28 作者:佚名来源: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近日,国家发布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安排部署全国农业农村工作,突出强调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坚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气候变化挑战突出的大背景下,无疑为中国的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未来的工作方向。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勤劳勇敢的人们自农业而兴,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牢牢打下农耕文明的印记。农业作为现代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基础产业,发挥着满足人类基本生存需要、保障社会稳定、提供工业原料等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长期平稳发展。中国作为一个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力阶段,更需要充分发挥出农业对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安全的基础保障作用,为国家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便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应有之义。

  藏粮于地,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土地作为最基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发展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之一,要确保粮食安全必先守住耕地安全。农村宅基地复垦、土地沙漠化治理、耕地占补平衡……国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拳,将“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国策真正落到实处。最新发布的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再次为耕地保护工作把脉定向。其中,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开展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更是对农田生产能力的一次大提升,国家计划在2022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亿亩,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亿亩。让耕地不仅有数量上的保障,更有质量上的优化,使之更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真正实现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把握农业科技发展方向。

  从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到信息时代的“绿色革命”,人类社会的每一次急速发展都伴随着农业技术的跃进提升。耕地作为一种生产资料,总是相对有限的,而人类对农产品尤其是粮食的需求却是快速增长的,要打破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限制,就必须向农业科技要“生产力”。不管是种业振兴行动,还是农机装备工程化协同攻关,亦或是设施农业的全面推广,都体现了国家加快农业科技研发,大力实现农业关键技术突破,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藏粮于制,调动经营主体生产动力。

  在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这生产力三要素中,作为劳动者的“人”是最主要也是最积极的要素。要发展农业,就必须进一步调整农业生产关系,保障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经营主体生产积极性,实现藏粮于制。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要“按照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的目标要求,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进一步强调了保障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合理盈利的重要性,这也是现代农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者:龚敬(武隆区)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mtbb/202202/t20220225_1043595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村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村资讯网 xcz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