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油瓶子”里多装中国油 重庆加快培育油菜新品种
时间:2022-02-28 作者:佚名来源: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重庆日报讯 (记者 栗园园)2月23日,油菜花开时节,重庆日报记者在市农科院采访了解到,刚刚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让市农科院油菜团队首席专家黄桃翠备感振奋,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几年的攻关方向:加快培育聚合高含油、早熟性状的油菜新品种,让“油瓶子”里尽可能多装中国油。
“提高粮食自给率、油料产能提升、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的这些内容都跟我目前研究的方向相关。”黄桃翠说。
近年来,我市油菜品种选育取得重大突破,“庆油8号”含油率高达51.54%,领跑全国,并在长江流域大范围推广,为我国油料保供作出了重庆农科贡献。
但当前,油菜产业发展又面临新的难题——由于生长期周期长,无法与水稻种植错开茬口,导致稻油轮作模式推广受阻。
油菜与水稻轮作,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能改良土质,促进粮食作物增产,是近年来国家重点推广的种植模式。冬油菜生长周期普遍在210天左右,在我市于5月上旬大面积收获,可此时播种水稻已有些晚。若能将收获期提前半个月,就能有效错开种植茬口,助力稻油轮作模式的大面积推广。
最近,黄桃翠及其团队成功从重庆油菜材料库中筛选出一批生长期在180天左右的早熟材料,共计40余份,这也代表着聚合高含油、早熟性状的油菜新品种已正式进入选育阶段。此次寻找到的早熟材料经过与高含油材料杂交选育后,生长期有望大大缩短,可将油菜收获期提早到4月20日前后。
另据悉,“十四五”期间市农科院将把选育聚合高含油和宜机化性状的油菜品种作为重点科研方向。目前,油菜机械化收割易导致裂荚,油菜籽粒损耗高达20%左右,为此该院已与中国农科院达成合作,获取到抗裂荚基因。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mtbb/202202/t20220225_1043597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这些年轻人,为啥愿意“回流”?
热门资讯
- 广西畜禽品种改良站技...2021-03-04
- 广西养蜂指导站到武宣...2021-03-04
- 肉牛养殖产业助力脱贫...2021-03-04
- 贫困村里有个高大上养...2021-03-04
-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第七...2021-03-04
- 自治区畜牧站到大化县...2021-03-04
- 河北省耕地质量处于黄...2021-04-15
- 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2021-04-15
- 广西地方家畜品种遗传...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