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乡村医生胡啸:青春有选择 乡村有“医”靠
新华社重庆7月4日电(记者 李晓婷、周闻韬)“婆婆,血压和血糖一切正常。”在重庆市永川区何埂镇玉宝村村民刘兴碧家中,“90后”乡村医生胡啸收起血压测量仪,眉眼弯弯地笑着说道。
屋外,几位村民围了过来。“胡医生,我的腿咋总是抽筋?”“胡医生你也给我测下血压吧!” 一时间,刘婆婆家竟成了“临时问诊室”。
“刘婆婆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但因视力障碍出行不便,像这样的患者须要定期上门随访,进行健康监测。”胡啸说,上午坐诊、下午“进村”,已成为他的工作日常。
胡啸是重庆市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的首批全科专业毕业生。2018年,他在完成学业和规范化培训后进入何埂镇卫生院工作,决定把根扎在基层。
去年,玉宝村村医因病去世,得知这一消息后,胡啸做出了一个大胆的选择:主动辞去镇卫生院全科主任一职,申请担任玉宝村村医。
“玉宝村常住人口中半数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多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支气管炎等慢性病。”胡啸说,不少患者服药不规律,家属又缺少护理知识,小病、轻病往往拖成大病、重病。
农村基层一般只有一两名“半工半农”的村医,却肩负着日常诊疗、慢病随访、重点人群体检、疫苗催种等工作,村里没了村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就没了保障。
从区里到镇上再到村中,胡啸的工作逐渐深入基层。偶尔他的亲戚朋友也会问:“别人都在向上走,怎么你越走越向下?”
“当初选择全科专业时我就决定要扎根基层。”胡啸说,乡村是基层健康管理的最佳实践场所。对于胡啸来说,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基层医疗做出一点贡献,是他的职业理想。
胡啸担任乡村医生一年多以来,玉宝村村民的慢病控制率逐步提升。73岁的村民黄年远患有高血压,在规范用药并改变生活习惯后血压值控制良好。目前,玉宝村超过三分之二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已实现血糖血压稳定。
“为村民提供面对面、有针对性的医疗服务是基层全科医生的职责。”胡啸说。帮助瘫痪病人上门换药,协助家属护理;为腰酸腿痛等常见病患者引进中频、艾灸等无创理疗方式……忙碌一天后,胡啸回到卫生室倒头就睡。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mtbb/202207/t20220705_1088758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广西畜禽品种改良站技...2021-03-04
- 广西养蜂指导站到武宣...2021-03-04
- 肉牛养殖产业助力脱贫...2021-03-04
- 贫困村里有个高大上养...2021-03-04
-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第七...2021-03-04
- 自治区畜牧站到大化县...2021-03-04
- 河北省耕地质量处于黄...2021-04-15
- 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2021-04-15
- 广西地方家畜品种遗传...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