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加入乡村资讯网!

自我加压 全市87%农膜必须回收利用

时间:2022-06-08 作者:佚名来源: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核心提示: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重庆经过大力实施垃圾分类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环境焕然一新。这其中,既有环保宣传引导在起作用,亦有一支特殊队伍在默默提升农村环保意识,这就是重庆各级供销社。作为全国较早开展农膜回收利用的省市,重庆也是公认的“膜”范生。世界环境日,让我们全方位了解供销人为重庆“无废城市”做了些啥?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首席记者 羊华 记者 曹建 张馨月)农膜是农业必须品,也是重要的生产垃圾来源之一。为了做好废弃农膜的回收利用,早在五年前,重庆供销总社就开展了地膜回收试点工作。2020年,重庆市供销合作社的做法,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给予充分肯定,认为重庆供销社回收废弃农膜的做法值得认真总结推广,重庆“膜”范生的好口碑不胫而走。今年,重庆自加压力,要将全年农膜回收利用提升至87%,几乎接近“零残留”。

  长寿供销社

  打通废弃农膜回收利用闭环

  入夏之后,长寿区供销社格外繁忙。作为农膜回收卓有成效的区县,长寿区是兄弟区县学比赶超的对象。

  长寿区供销社负责人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今年的担子更重,按废弃农膜回收工作有关要求,废弃农膜回收要达到87%以上。去年,长寿全区农膜使用量为456.55吨,其中,其中地膜199.15吨、棚膜257.4吨,肥料包装物使用量为128.05吨,提前“达标”。

  “今年,我们(长寿)区目标是农膜回收不低于87%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回收网点的覆盖率。”长寿区供销社负责人说,目前网点建设情况较好。

  自2018年,重庆市试点开展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工作以来,长寿区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网点回收、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等流程设计,稳步推进了这项“变废为宝”的工作。

  截至目前,长寿区累计投入80余万元专项用于回收网络体系建设,按照“回收覆盖全程、服务半径合理、交通便利顺畅、方便农民交售”的原则,以“五统一”(统一设计、标识、制度、回收标准、计量消防)标准,在全区累计建成了178个镇村回收站点,累计回收废弃农膜1600余吨,回收率达87%以上。

  区县总动员

  今年完成87%废弃农膜回收

  长寿区农膜回收走在前面,这样的“膜”范生还有很多。

  去年,全市废弃农膜回收涉农行政村(社区)回收网点覆盖率47%;今年,这个目标是75%以上。根据统一标准,农膜回收网点要求门头醒目、店面整洁、回收分类堆放、及时转运,绝不允许堆放室外,造成二次污染;公开回收价格和咨询投诉电话,收据、台账内容填写完整,及时登录平台数据;严格落实交易结算管理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供销合作社要与回收、加工企业签订回收加工协议,进一步明确双方责任义务,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规范财务、库存账务处理,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交易结算能溯源,杜绝回收企业与回收网点和加工企业交易现金结算,防止骗取财政补助资金。

  重庆市供销总社相关负责人透露,根据废弃农膜回收任务安排,中心城区废弃农膜、肥料包装物回收利用目标任务和验收工作力争在2022年10月31日前完成。渝东北、渝东南区县目标任务和验收工作在2022年11月30日前完成。涉农行政村(社区)网点建设任务在2022年9月30日前完成。

  作为全市农膜回收的牵头单位,重庆各级供销社圆满完成了2018年以来的艰巨任务,也为今年攻坚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也因此,重庆市供销总社才会成为全国供销系统的一个现象级“模范生”。

  重庆供销人

  心系乡村振兴促进多方受益

  减少废弃农膜对环境的污染,回收只是第一步,如何再利用才是根本。

  重庆市供销总社经过全市摸底,确定了一批回收加工企业。

  疫情对回收加工企业的运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此,重庆市供销总社在市财政局支持下,提前下达部分区县加工企业补贴预算,纾解了企业资金紧张的难题,以往,从回收到加工环节的补助,需等产品完成并检验后,才可以发放。特殊时期,则采取了边补助、边生产的方式,让企业能够提前拿到补助,减缓生产、销售环节的资金压力。

  谈及今年为何要加密农膜回收网点和加大回收利用的力度,重庆市供销总社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出于乡村振兴的需要,生态振兴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供销社作为农资供应渠道,有责任做好农膜的生态使用工作;这也是出于“重庆市无废城市试点”建设的需要,农业生产产生的大量废弃农膜,因难以降解、农民随便丢弃,对环境冗余度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供销社有义务挑起头,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关注农膜回收,切实提高回收再利用的效率。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mtbb/202206/t20220606_1077843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村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村资讯网 xcz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