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加入乡村资讯网!

铜梁:把一株桑树“吃干榨尽”

时间:2022-05-19 作者:佚名来源: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重庆市铜梁区大庙镇素来有种桑养蚕的传统,是铜梁区栽桑养蚕最多的镇。而三品村又是大庙镇栽桑养蚕第一大村,养蚕数量占全镇1/3,桑园面积也达到2000亩,占全镇2/3。

  然而传统养蚕受市场波动影响大。“有可能去年一公斤蚕茧卖得到40多元,今年就二三十元。”当地蚕农陈德芬说。

  辛辛苦苦挣不到多少钱,村民的积极性就降低了。为了促进桑蚕产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铜梁区在大庙镇大力变革传统蚕桑产业,努力在传统种桑养蚕模式之外再走出一条新路子来。

  2015年,大庙镇引进专业农业公司建设桑葚种植园,推广果桑种植,推动农文商体旅融合发展。380亩种植园里60多个品种的桑葚逐年形成规模,每年桑葚成熟季,都会有不少区内外游客慕名前来采摘,还开发出桑葚果干、桑葚酒、桑葚醋等加工品。

  “桑树多了,养蚕也可以增多,但是必须用工业化的方式来养。”三品村党支部副书记候文雷是名“90后”,从小看到养蚕都是用整片桑叶。但是在区镇的推动和牵线搭桥下,西南大学、三品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企业业主共同兴建起智能化养蚕车间,颠覆了沿袭数千年的传统养蚕模式,也颠覆了大家对养蚕的固化思维。

  “这里的蚕不直接吃桑叶,而是把桑叶打粉制成饲料养蚕。”候文雷介绍,此举实现了每年近20批次的阶梯式养蚕,年产蚕茧120吨,彻底改变了过去分散零星养蚕耗费大量人力、效益低下,且桑叶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优质的蚕茧直接在桑葚基地里的乡村振兴车间制成了蚕丝被,从去年秋冬开售起就一直供不应求。“蚕丝被根据重量不同,价格从400元到3000元不等,附加值可以达到直接卖蚕茧的几十倍。”车间负责人刘汉成说。

  对桑树价值的挖掘还没有停止。在三品村党群服务中心旁边,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博士廖星宇正在与村里共同组建一个桑枝菌研发中心。“修剪下的桑枝条,经一系列工艺流程,进行大棚栽培,就可以培养出木耳、香菇等食用菌。利用桑枝栽培出的香菇不但产量高、品质优,菌渣还可以做肥料。”廖星宇说。

  “目前,大庙镇养蚕及副产物年收入达1200余万元,蚕茧收购、加工年产值达5800余万元。”大庙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李金洋介绍,以桑果、桑叶、桑枝、蚕沙为原料的综合利用加工年产值达4590余万元,蚕桑农旅年收入达510余万元,实现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增长10%以上,真正做到了把一株桑树“吃干榨尽”。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qxlb/202205/t20220519_1073399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村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村资讯网 xcz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