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加入乡村资讯网!

春风吹拂桐林村 牡丹花开药草香

时间:2022-04-19 作者:佚名来源: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新华网重庆4月18日电(葛琦)四月的春风吹拂桐林村,空气里弥漫着阵阵药草香。中药材加工商张莉正忙着检查今年的药材品质,看着黄精进入丰产期,300亩牡丹、芍药铺满山坡,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中药材种植中,张莉对未来充满信心。

  桐林村位于重庆市开州区五通乡,地处“开万梁”三区交界之地,交通不便、劳动力流失曾让这里一度成为贫困村。短短几年间,当地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用大数据赋能乡村振兴,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借势发展激活内生动力

  开州区是重庆市中药材传统优势区,中药材综合年产值达10亿余元,因地制宜借势发展中药材产业是五通乡振兴乡村的第一步。

  四年前,四川兰冰生物药业负责人张莉夫妇将目光瞄准家乡开州,在政策的支持下,他们与朋友共同成立开州区兰冰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在产业核心区桐林村发展8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为成都的保健品、植物饮料加工厂提供原料。

  “我们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一方面流转土地建设种植基地,农忙时按60-80元/天聘请农户进行除草、施肥等工作;另一方面我们为农户提供种苗,引导他们科学种植,并按当年市场价应收尽收,农户尝到甜头后第二年还可以自己留苗,变输血为造血。”张莉说。

  除了张莉夫妇,今年70岁的中药材经销商刘西权也在反哺家乡。“我们公司每年从开州收购700-800万元的中药材,远销新加坡、日本等地。我从小在‘药材堆’里长大,五通乡近半数村民从事中药材种植,除了为村民提供种子、肥料、技术指导外,我每年从五通乡收购100-200万元药材,并积极为外地客商牵线搭桥,为家乡的中药材产业尽绵薄之力。”刘西权说。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如今五通乡种植中药材近3000亩,种植大户年收入达十几万元。“未来我们还将建设育苗基地、加工厂,并以桐林村为圆心,逐步带动周边村镇共同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张莉说。

  农产品有了“身份证”

  除了借势发展,桐林村的农特产品也在另辟蹊径谋出路,如何破解“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难题成为当地政府不断思考的问题。

  “用大数据赋能乡村振兴”——五通乡与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数据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不谋而合,三峡乡村牡丹园大数据平台应运而生。

  依托区块链技术,五通乡建立智慧养殖追溯系统,牡丹、黑鸡、黑山羊等五通乡特色农产品实现数字化“一物一码”和实时上链。“我们通过‘三戳’(时间戳、地理戳、品质戳)形式,为农产品戴上‘身份证’,实现农产品供应链全程追溯,对农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进行统一管理。”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数据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副总经理宋利犀说。

  “鸡苗出生15天时我们就会给它们戴上RFID穿戴式鸡翅标,实时监测它们的位置、接种疫苗、饲料等信息,消费者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养殖全流程,吃得更放心。”桐林村养殖大户谭启明说。

  此外,该平台建有智慧种植物联网感知系统、农产品二维码溯源系统等多个子系统,利用机器算法、智能分析、自动预警等功能,推动大数据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深度融合,在农业市场预测、农业种植、农产品销售等方面发挥作用。

  “村村兴”推动村村兴

  产业想要可持续发展,必须真正融入市场环境。在重庆市乡村振兴服务协会副会长王矩海看来,乡村振兴要走好品牌化发展之路,不能一直依靠龙头企业的保底收购,村镇应当建立自己的供销体系,以品质、品牌论英雄,逐步融入市场、打开市场。

  为了打开这种局面,2021年,五通乡成立村村兴(重庆)科技有限公司,并打造“天香桐林”品牌,统一包装销售当地农特产品,其利润的10%返还给村集体反哺乡村。

  在村村兴公司和龙头企业的加持下,桐林村不断扩大电商、商超销售渠道,并采取“店中店”的形式在开州中药铺、粮油店内开设五通桐林农产品专柜,建立乡村振兴产品体验店,帮助牡丹饼、银杏茶、中药香囊等农特产品走出大山。

  与此同时,桐林村深挖牡丹文化内涵,文旅融合为游客带来新体验。今年4月,首届三峡乡村牡丹节在桐林村开幕,赏牡丹花、尝牡丹饼、绣牡丹图,牡丹正在成为桐林村的新招牌。

  “以牡丹为媒,花开时节我们发展乡村游、研学游。枝叶枯萎后采收牡丹皮入药,同时推出牡丹饼、牡丹汉绣、牡丹酒等周边产品,最大限度发挥牡丹产业价值。未来我们将围绕食品、中药材、文化创意陶瓷三条主线,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创建国家3A级景区。”五通乡乡长朱小勇说。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mtbb/202204/t20220418_1063097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村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村资讯网 xcz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