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加入乡村资讯网!

南岸:清水绿岸好风光 看苦竹溪“变形记”

时间:2022-04-16 作者:佚名来源: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以来,重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方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即日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推出“一江碧水向东流”专题报道,深入梁平、江津、南岸、长寿等15个区县,展现我市各区县、各部门在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创新转型绿色发展、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领域的好做法、好经验;讲述江河润泽经济、繁荣文化、滋养民生的动人故事;全面充分展示生态环境改善和绿色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4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雨,打破了苦竹溪的宁静,雨滴坠落在河面上泛起阵阵涟漪。一只白鹭从远远的雨空掠过,时而展翅在高空中盘旋,时而拍翅降落在荷叶上。

  苦竹溪今日这番美景,得益于“治水”。近年来,南岸区持续不断的河道治理和生态修复,苦竹溪已变身为周边花红草绿、人居环境良好的清水溪,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第一卷——生态美卷 展现“原土原乡”风貌

  苦竹溪又名长生河,纵贯广阳湾智创生态城的苦竹溪是南岸境内的长江一级支流,发源于巴南区鹿角场,由南向北纵贯茶园地区,在广阳湾汇入长江。流域全长29公里,包含主流苦竹溪18.5公里,支流梨子园河7.5公里、跳蹬河3公里。

  苦竹溪河流沿岸既有市井喧闹的居住区,又有繁忙生产的工业区。曾经,由于长期受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染影响,河水水质恶化并散发臭味,是当地有名的“臭水沟”。

  苦竹溪的“变形”还得从2018年说起。当年,南岸区城市管理局启动苦竹溪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示范段建设,以“清水绿岸”治理提升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为理念,通过截污纳管、生态清淤、雨水调蓄和植物净化等措施,实现了河道水质提升,同时在河岸增设栈道、园路和人行过河设施,增强亲水的互动性和可达性。此外,还完善了公厕、家具小品、夜间照明等便民利民设施,为市民游憩苦竹溪提供了便利。

  项目按照先上游后下游的原则分三期建设,包含水环境治理、防洪水利、园林绿化、市政公用及智慧河谷等5方面建设内容。

  就在日前,苦竹溪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示范段结束试运营,正式开放。示范段位于苦竹溪上游,处于南岸区江南新城范围,整治河道全长3.6公里,整治水岸面积约35万平方米,在人流集中区域分别改建、新建了节点景观“踏水公园”和“叠水公园”。

  示范段建成后既成为周边居民难得的亲水近家公园,也成为休闲健身、观景打卡的好去处。现在每天傍晚或者周末,都能见到络绎的人群在河岸散步游玩。周边居民也纷纷表示,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整治以后带来的便利,“河水变清了,两岸变绿了,环境变好了,这个家门口的生态公园,让我们的幸福指数都提升了!”

  第二卷——发展画卷 守护“一江碧水”

  据介绍,南岸区建立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河长体系,在区、镇(街)两级实行“双总河长制”。在区双总河长率先垂范带头巡河下,着力推动解决广阳岛生态城水环境高质量发展、长江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工作、餐饮船舶专项整治、现场督导河道“三乱”问题整改、推动长生河流域整治工程、检查南滨路防汛工作等事项。

  今年4月1日,南岸区全面建立“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区河长办、区检察院双方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线索双向移送机制、联合巡查机制、工作监督追责机制;完善调查协作、技术支持机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公益诉讼衔接机制和生态环境损害修复机制等方式,建立健全“河长+检察长”协作工作机制。并由区级河长、检察长带头推行该工作机制,发挥各自职能优势,确保形成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合力,提升全区河流管理保护法治化现代化水平, 共治共保,共同推动河流生态持续向好。

  今年以来,在“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下,区河长办、区检察院开展联合巡河7次,线索移送3个,立案办理3件,发出检察建议3份,协同解决了占用长生河河道耕种、梨子园河水生物富集、规范长江垂钓管理等问题。

  据悉,南岸区推行河长制以来,在河长统筹治河下,通过治污水、清岸线、美江岸,长江南岸区段水质由Ⅲ类改善为稳定达到Ⅱ类,长江南岸区段餐饮船、非法码头实现清零,三峡库区消落区综合治理正在把江岸建设成为充满吸引力的生态文化景观廊道,长江南岸段再现清水绿岸。

  河水碧波荡漾,河岸绿树成茵,碧水蓝天相映,如苦竹溪一样,蜕变后的一湾碧水,不仅向东流,也如暖流般,流进百姓的心里。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周盈/文 张质/图 孙思谋 张玉娇(实习)/视频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qxlb/202204/t20220414_1061898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村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村资讯网 xcz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