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乡村振兴车间鼓起村民腰包 传承“非遗”技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6日6时讯(通讯员 陈刚)1月5日,在重庆市铜梁区巴川街道玉皇村乡村振兴车间,随着又一批龙灯产品订单的到来,车间里的工人开始忙碌起来。
笔者看见,车间里秩序井然,工人们有的在编扎彩龙,有的扎制龙灯,有的对成形的龙灯产品进行彩绘,车间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龙灯产品。
“都是手上的活儿,我们经过培训后都能完成,收入也不错,而且上班地方离家也近,方便照顾家庭。”在车间上班的太平镇垣楼村居民刘世萍说。
近年来,铜梁区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按照“因地制宜、市场导向、融合发展”的原则,利用镇街闲置的厂房、村小校舍等创建乡村振兴车间,组织农村留守的劳动力从事企业生产环节中用工量较大、技术门槛较低的工作,有效解决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就业的问题,实现了“把老乡留在老家”,把产业兴办在家的双赢局面。同时,乡村振兴车间还探索出一条由村、社区牵头组建的新模式,为集体经济壮大开辟了新道路。
“我们这个乡村振兴车间既可解决周边群众就近就业,增加收入,又可以让铜梁龙灯这项‘非遗’技艺得以传承,可谓一举两得!”车间负责人张斌说,这个乡村振兴车间总占地面积600余平方米,成立以来,定期举办了龙灯彩扎培训班,通过理论培训、实践操作、以师带徒、以老带新等培训方式,带动了周边村民1000余人掌握灯笼制作、安装技术。
张斌还介绍说,依托玉皇村乡村振兴车间,铜梁区团区委还联合区文旅委打造了非遗文化研学基地。通过这个平台,向青少年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导青少年厚植文化自信,争做时代新人。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qxlb/202201/t20220106_1028036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大足:养好黑羊子 过上“洋”日子
下一篇:奉节:解决饮水困难 保障饮水安全
- 2019年全国执业兽...2021-03-04
- 中财衔接推进乡村振兴...2021-04-07
- 农村打黑除恶行动,这...2021-04-07
- 丰都做大做优柑橘产业...2021-03-04
- 重庆珍稀濒危野生动植...2021-03-04
- 关于公布辽宁省农村改...2021-04-15
- 铜梁:石鱼镇花果山千...2021-03-04
- 荣昌:春暖花开时 鱼...2021-03-04
- 财政部:加强对欠发达...202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