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加入乡村资讯网!

榆阳:及时查治番茄潜叶蛾

时间:2024-05-14 作者:佚名来源: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番茄潜叶蛾,又名番茄潜麦蛾、南美番茄潜叶蛾,属鳞翅目麦蛾科。主要为害番茄,也可为害马铃薯、茄子、辣椒、烟草等其他茄科作物。原产于南美洲秘鲁,我国于2017年8月在新疆首次发现,近年来,番茄潜叶蛾的传播扩散速度加快,对“菜篮子”安全构成威胁。

  一、害虫识别

  番茄潜叶蛾生活史包括卵、幼虫(4个龄期)、蛹和成虫4个阶段。1年可发生10~12代,世代重叠,两性生殖。对蓝紫光趋性强。可在露地和保护地接续周年发生。主要借助种苗或果实异地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还可通过成虫飞行、幼虫吐丝下垂,或借助风、水流等进行短距离自然扩散。

  二、为害症状

  番茄潜叶蛾以幼虫潜食叶肉、蛀食果实、嫩梢、花蕾等方式,使叶片皱缩、褪绿、干枯、植株衰弱乃至整株死亡;蛀食果实造成的伤口可诱发次生菌寄生,导致果实腐烂、脱落。

  三、发生动态

  经我中心工作人员于4月28日、5月7日在鱼河镇寺伙沟村、鱼河镇王沙洼村、鱼河峁镇鱼河峁村等蔬菜大棚共调查30个设施番茄大棚,虫棚率38.2%,平均被害株率2.9%,最高被害株率32.6%。希望各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宣传动员广大种植户及早进行田间查治,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四、主要防控技术

  1.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在设施大棚推行与非茄科作物轮作;选用清洁苗:不从番茄潜叶蛾发生区购买和调运番茄苗;防虫网内集中育苗;清洁田园:种植前清理田间废弃物及杂草,生长过程中整枝打叉、疏花疏果的残体要集中销毁,拉秧落架前喷药并就地覆膜堆闷;冻棚或闷棚处理:冬季低温冻棚(至少30天),夏季高温闷棚。

  2.性诱杀或迷向

  迷向干扰交配:番茄苗定植前,田间放置迷向丝或迷向管(每亩60根),或智能喷射型交配干扰释放器(每3~5亩1套),露地100亩以上连片使用为宜,外密内疏放置:性诱捕杀:田间放置三角形或船型粘胶式性诱捕器,每亩放置8~10个,诱捕器距地面0.1~05m:蓝板+性诱芯诱杀:在保护地内也可采用蓝色粘虫板加性诱芯进行诱杀。

  3.物理诱控

  防虫网阻隔:在设施大棚生产棚室的入口处安装双层防虫网纱门帘,通风口安装防虫网,网纱均为60目,有效阻隔番茄潜叶蛾进入棚内;诱虫灯诱杀:成虫发生期,种植田设置紫外诱虫灯(365~375nm),露地每5~10亩设置1盏,保护地每棚室设置1盏,光源高出地面0.2m。

  4.保护利用天敌

  保护草蛉、瓢虫、捕食蝽(如小花蝽、烟盲蝽等)和姬小蜂(如芙新姬小蜂)、赤眼蜂等天敌,人工扩繁释放或种植蜜源植物涵养天敌,避免使用广谱性杀虫剂。

  5.科学用药

  选用苏云金杆菌G033A等微生物农药以及乙基多杀菌素等高效低毒农药,在幼虫孵化盛期或初见幼虫潜道时进行喷施,每7~10天喷施一次注意喷匀、喷透,尤其是植株中上部叶片正反都要喷到。应在非雨天下午(日落以后)喷药,注意轮换用药。

  

  120.png

  

  121.png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zbjs7155/20240509/984282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村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村资讯网 xcz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